《封神》里殷寿真的喜欢姬发吗?看他怎么对这两个人就知道了
乌尔善执导的电影《封神》的确火热。但火热也是有理由的。
论视觉,无论是年逾六旬的费翔,还是一众年轻男演员,无不是肌肉发达,满屏荷尔蒙。论内容,不少情节和每个角色都耐人寻味,值得一品再品。
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封神》的殷寿是商的末代君王纣王,而姬发则是后来取代纣王成为天下共主的周武王。
(相关资料图)
有意思的是,电影中,姬发起初将殷寿视为偶像,将殷寿的独子殷郊看作最好的朋友。而殷寿呢,对独子殷郊狠下杀手,却会对姬发说,在所有质子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你。
可是,殷寿真的爱姬发吗?月小牙只能说一句,我信你个鬼啊,你这糟老头子坏得很。
要知道殷寿是个野心家。他的话语不见得有多少真心,但往往带着目的性。
再看殷寿和姬发说那番话,是在什么背景下?
殷寿虽然成功继位,可君王不是获得王位就可以高枕无忧的,他还要让臣民信服他,拥戴他,即这个君王必须具有让人信服的公信力才能稳坐江山。
不幸的是,殷寿不是长子,原本继位无望,是偶然的意外才让他登上王位,可是登基之日却当众出现大凶之兆。
后来四伯侯群聚谋反,纵然决心谋反的只有南伯侯,却也说明四伯侯为首的八百诸侯并不真正认可殷寿继位的合法性。
接着,姜皇后死谏,以及祖宗牌位前比干的威胁,殷寿不得不露出虚伪的真容,让他自己的公信力受到空前挑战。
为了稳住公信力,留住民心,殷寿便针对西伯侯“将死于血亲之手”的预言下手,意图用言语去蛊惑西伯侯的儿子杀死西伯侯,让西伯侯自己先死于血亲之手。
而在伯邑考已死的情况下,西伯侯姬昌唯一的血亲就是姬发了。换言之,殷寿对姬发说“我最喜欢你”,不过是为了撺掇姬发去杀死其父西伯侯。
在这样的条件下,殷寿对姬发说喜欢,能有几分真心?
就算在虚情里有一点点真意,看看殷寿对两个人的态度,也能发现这种真心,不要也罢。
还记得电影开场时死去的苏全孝吗?
在漫天飞雪的冀州城外,苏全孝以死劝降站在城头的生父苏护,可是得到的却是一阵无情箭羽。很明显,苏护在内心的信仰和儿子的性命间,舍弃了儿子。
面对比风雪还冷酷的父亲,年轻的年轻的苏全孝只能根据之前殷商与各诸侯国的约定去自尽。可毕竟还是个孩子,苏全孝一时怯懦了,没法对自己下手。
殷寿立即走到苏全孝前面,一番慷慨陈词,说苏护不配做父亲,苏全孝是自己的儿子了。
初看这段情节时,月小牙本有一丝期待,以为殷寿会让苏全孝免于一死,哪怕让苏全孝和其他质子一同去攻打冀州都好。
没想到殷寿依然让苏全孝赴死,只是在殷寿口中,是苏护杀死了苏全孝。可是,苏护舍弃了苏全孝。但让苏全孝举剑自戕的却是殷寿。
月小牙的朋友当时就吐槽,“男人的嘴,骗人的鬼”。月小牙则想起一个前辈说的话,所谓政治家,就是用言语忽悠你去冲锋陷阵,他则在背后坐享其成。
无论殷寿怎样慷慨陈词,苏全孝年轻的生命不过是两个政客博弈的筹码。只是殷寿手段更高,将苏全孝的死变成鼓舞士气的法宝。而苏护只能看着儿子惨死。
尽管电影中没有交代苏护为什么誓言永不朝商,但姜皇后忧心丈夫会猜忌独子殷郊,姬昌则直接将殷寿称为“恶人”,南伯侯也明言造反……
这些都说明,并不是只有苏护不认可殷寿,只是苏护先踏出这一步。
再想想苏护长子苏全忠,临死前依然不忘父志,真正的苏妲己看到父亲死后,立即心灰自尽,想来苏护平日也是子女眼中的好父亲好榜样吧?所以他身边的儿女才会恪守父志。
苏护这样的父亲,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大概也希望能护住次子苏全孝的命吧?只是苏护实在有不得不反抗殷商的理由,逼得苏护不得不舍弃儿子。
试想一下,如果转换视角,眼看凶狠的侵略者兵临城下,小儿子却怯懦地喊着,父亲,为了我的性命,向侵略者投降吧。苏护为了心中正义而不惜大义灭亲,可不是英雄的行径?
很少有父亲不希望儿子健康幸福地活着,东南伯侯为了儿子宁愿牺牲自己,西伯侯为了姬发不得不放弃信仰。只是八百诸侯迫于殷商淫威,不得不将儿子送到殷商为质。
殷寿自己也说,“虎毒尚不食子”,可转头殷寿却能主动赐死独子殷郊。这不是比虎狼更甚?
试想一下,殷寿连自己亲生儿子的性命尚不在乎,又会多珍惜姬发的小命呢?就算姬发弑父后如愿成为殷商的太子,谁能保证他不会像上一个太子殷郊一样,被商王赐死?
所以殷寿对姬发说喜欢,听听就算了。
我是元气女文青月小牙,做娱评中的泥石流。原创不易,侵权必究。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