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通区:从“好就业”到“就好业”群众“饭碗”越端越稳
从“好就业”到“就好业”群众“饭碗”越端越稳(主题)
(相关资料图)
淮南日报记者 朱庆磊
就业帮扶,“码”上行动。近日,记者走进大通区大通街道瀚城社区“零工驿站”,适逢驿站开设的抖音“小玲子直播帮你找工作”正在直播,直播间里互动频繁。“你扫码,我服务。每天下午4时准时开播,市民扫码即可进入直播间,与主播玲子进行在线交流。” “零工驿站”负责人告诉记者,直播间有时会设在企业里,线上宣传推介企业,让求职者零距离了解企业,增强就业意愿。
为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好就业、就好业,2023年大通区人社局将首个“零工驿站”开进瀚城社区,打通了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零工驿站”重点为灵活就业人员、户外劳动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等群体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求职登记、信息发布、培训报名等服务。同时,针对零工具有的“临时、零散、灵活”特点,加大零工信息收集发布力度,提高供需匹配效率,促进求职者与用工单位实时对接,实现就业供需快速、高效匹配,为用工单位和就业人员搭起便利的桥梁。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2023年以来,大通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以稳就业、保民生为重点,持续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截至7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159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3%,让更多求职者端稳了“饭碗”。
深化多元化服务机制,强化企业用工服务。大通区人社局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建立用工、求职“两个清单”,及时、动态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就业需求,通过公共招聘网等线上招聘平台和“2+N”系列线下招聘活动,做好用工、求职匹配衔接。2023年以来,已完成线上、线下招聘会183场。创优“互联网+就业”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采用直播形式进行招聘宣传,累计开展直播带岗8场。“直播带岗”主播通过实镜展示企业工作环境,介绍企业概况、招聘岗位、工作内容以及福利待遇,让求职者和企业双方享受到更加精准的对接服务。
以社区服务为载体,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大通区委托第三方开发“社区快聘”小程序,引入“互联网+”智慧就业模式,实现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智能匹配。大通瀚城社区、远望社区等6个社区被认定为安徽省2022年度“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2023年,大通区人社局进一步扩大了“三公里”就业圈覆盖范围,辖区内15个社区全部纳入服务范围,经统计,平台入驻企业201家,提供岗位330个,求职登记998人次,平台累计访问量147464人次。
加强各类岗位开发,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大通区落实吸纳就业补贴和社保补贴等政策,鼓励广大用人单位扩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吸纳,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合理统筹公益性岗位给予安置,让就业困难群体端起就业的“饭碗”。2023年,大通区开发公益性岗位334个,安置城镇公益性岗位2人,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4人。
实施青年见习计划,打通青年就业“绿色通道”。大通区支持企业认定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积极开发见习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和16至24岁失业青年进行3至12个月的就业见习,发挥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政策的激励作用,打出以见习促就业,以合作助双赢的“组合拳”。2023年,共开发就业见习基地17个,见习岗位433个,吸引上岗见习人员164人,发放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3000元。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求职者就业技能。大通区坚持把农村劳动力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就业群体需求,开展免费、定制技能培训,延长就业服务链条,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提升人岗匹配度,提增培训工作成效,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以为“立身之本”,从而“技高一筹”。加强实用型人才培训,2023年以来共举办就业包括电工、焊工、中式烹调师等11个工种技能培训22期,培训1220人,培训后取得证书人数为577人;开展新徽菜名徽厨培训项目(上窑馓子)技能培训1期,共59人,其中涉及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1530人;帮扶指导9家企业按规定和程序申报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16期,包括磨工、服装制作工、焊工营销员等9个工种,培训职工532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大通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就业促进工作,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采取更加多元化措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持续开展全年就业招聘会,促进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