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圈舆情周报:公募基金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1、行业消息
(1)公募基金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基金报消息,中国基金业协会6月29日公布的2023年5月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止5月末,公募基金整体规模达到27.77万亿,超过2022年8月份的27.29万亿峰值,再创历史新高。从5月份数据上看,固收类产品是助力公募基金规模突破历史新高的“最大功臣”,包括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在内的固收类产品5月份合计“吸金”6713.69亿元,是各大类细分基金中,规模增长最多的两类产品。
(资料图片)
(2)卷起来了!0费率银行理财产品扩容,基金降费还远吗?
中新经纬消息,“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银行理财产品打响第一枪后,近期,中银理财、兴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陆续发布阶段性费率优惠公告,将固定管理费或销售服务费阶段性下调至0.00%。此外,多家理财公司调降了部分理财产品费率。某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该媒体记者,费率优惠仅在活动期间,这部分优惠会体现在产品收益中,“如果费率低一些,收益率肯定就会高一些。”
在理财公司推出费率优惠后,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收费模式再次被投资者诟病。理财降费的这阵“风”会卷到基金吗?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从市场竞争角度,以及此前市场讨论“基金挣钱、基民不挣钱”等情况看,近期理财手续费调整也可能对基金未来管理费调整产生影响。但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则表示,虽然招银理财的“创举”会在一定程度冲击基金公司现在的收费模式,但眼下还谈不到“蔓延”。
(3)基金投顾业务“蓝海渐红” 券商各展身手挖增量
证券时报消息,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底,共有60家机构纳入基金投顾试点,涵盖了券商、基金、银行和第三方销售机构,服务资产规模增至1464亿元,客户总数也达到了524万户。海通证券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截至2021年底,美国投顾管理规模已达128.4万亿美元,其中全权委托的管理规模有117.4万亿美元,占比达到了91.4%。与之相对的是,截至3月底,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26.7万亿元,基金投顾机构管理规模仅为1464亿元,占比只有0.55%。倘若这一比例能提升至5%,即对应着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可见基金投顾业务发展潜力巨大。
多家接受该报记者调研采访的券商普遍认为,基金投顾业务的未来仍是一片星辰大海,不同机构具有各自的禀赋和优势,券商的特点在于各方面实力比较均衡,有望以此为抓手加速实现财富管理转型。华安证券副总裁顾勇表示,场内不同玩家各有优势,例如基金公司擅长产品研究和配置,券商擅长研究和服务能力整合,基金销售机构能充分发挥渠道和平台优势,大家各有机会和打法。
(4)券结改造加速“抢单” 中小公募推进动力更足
中证报消息,临近年中,今年以来公募市场已有近30只基金完成了由托管人结算模式向券商结算模式的转换。自2019年券商结算模式落地以来,参与的基金数量呈现出较明显的加速趋势。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介绍,券商结算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券商集中交易柜台对基金管理人下达的投资指令进行验资验券,通过后将投资指令报送至交易所,否则将投资指令返还给基金管理人,可以防止发生“超买”行为。另外在交易过程中,券商对基金公司的头寸、持仓等进行监控,可以提升交收安全性,保证投资者的权益安全。
在防范交易风险的基础上,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认为,存量基金由托管人结算模式转换为券商结算模式,相当于“二次首发”,基金公司会再次投入资源进行宣传推广,券商也会重点代销管理人委托基金,有利于提高基金销售量,做大存续基金的持营规模。从参与券商结算模式的基金来看,通过与券商深度绑定以实现基金规模提升,已成为普遍现象。
2、公司新闻
(1)知名私募管理人陈光明“爱将”童卓新私募正式完成备案
中证网消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显示,这家成立于今年3月24日、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背后的实控人正是前睿远基金投资经理、陈光明“爱将”童卓。彤心雕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4位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其中童卓为认缴比例占55%,为彤心雕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实控人。
公开资料显示,童卓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有近18年证券从业经历,其中投资管理经验11年,曾先后担任东方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华夏基金投资研究部研究员,东证资管研究部资深研究员、权益研究部总监、私募投资部副总等职务,管理过东方红领先趋势等多个产品,也有着不错的业绩表现。
(2)天治基金再现高管变动,成立20年规模不满60亿元
投资时报消息,天治基金日前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称,公司总经理、首席信息官、财务负责人徐克磊因个人原因离任。他的职务将由公司董事长马铁刚代任。该报研究员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发现,徐克磊已是天治基金成立以来的第七任总经理。针对总经理继任者、管理规模等问题,该报向天治基金发送了沟通函,不过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相较于总经理的更迭频率,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老牌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却难见起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天治基金管理规模为55.49亿元,旗下非货币基金规模为51.27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规模为42.76亿元。而同为2003年成立的景顺长城基金、广发基金早已跻身千亿俱乐部,在今年一季度末,上述两家公司的管理规模分别为5277.66亿元、1.26万亿元,旗下非货币基金规模分别为3499.4亿元、6667.15亿元。
同时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天治基金旗下14只基金中,有7只产品规模低于5000万元,其中6只基金存在连续60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基金管理人已向监管部门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
(3)含“基”量不香了?中小公募股权转让“面露难色”
中证报消息,根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网站披露,6月20日起,上海银行再次挂牌转让上银基金20%股权。这是今年3月首次披露以来第3次延长披露期,转让底价仍为3.388亿元。除上银基金外,红塔红土基金的第二大股东正在挂牌转让其持有的全部股权,挂牌期已接近一年;诺安基金的第三大股东也在挂牌转让其持有的全部股权,披露截止日期已从今年2月延长至6月27日。除上银基金外,红塔红土基金、诺安基金等多家中小公募基金公司的“身影”近年来也频频出现在产权交易所网站上。
对于近年来公募股权频繁挂牌转让的现象,业内人士分析,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第一,为了筹集资金,支持公司扩张;第二,公司股东结构发生变化,需要对股权进行调整;第三,为了优化公司业务结构,对于不符合公司战略的业务进行剥离;第四,股东之间存在分歧,需要通过股权转让解决分歧;第五,与公募经营、业绩一般有关,导致部分股东对未来表现缺乏信心;第六,股东自身存在问题,需要转让股权进行变现。业内人士认为,中小公募股权转让困难可能与股市震荡、投资者信心不足等有关。此外,如果公募机构在知名度、产品业绩等方面表现相对较弱,那么投资者对其认可度可能不会太高,也会导致股权转让难以成功。
(4)又见公募高管“身兼数职”!
证券时报消息,国金基金近日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督察长张丽因个人原因离任,总经理邰海波代任。资料显示,邰海波现任国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国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负责人,北京千石创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督察长的变更并不稀奇,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中小基金的高管“身兼多职”,高管岗位兼任、高管管理产品等现象颇为常见。去年6月,华北某公募基金公告,原督察长因工作调整离任,转任至公司的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岗位 ;而原副总经理因工作调整离任,转任至公司的督察长岗位,二人实现职务对调。
据接受该报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属于轻资产行业,人力成本、尤其是投研人员工资占公司支出比例较大,因此有一定投研背景的管理层担任基金经理也可以节约薪酬开支,这部分现象在挣扎于“温饱线”的中小基金公司中较为常见。但是,公募基金高管频繁“跨界”管理,存在着“分身乏术”的现象,很难将业务做好做精,影响管理、投研等核心业务;其次容易造成内控缺失,存在合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