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式逛展!120天连上4场展览!福建博物馆火出圈! 今日关注
【资料图】
“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主题论坛于5月18日下午在福建博物院学术报告厅举办。在主题论坛进行期间,福建博物院副院长龚张念接受海都记者访问,谈论本次博物馆日中,闽博为使策展贴近大众美好生活所做的尝试。
“5·18“闽博主题展
观众也能来策展
“早期的博物馆是非常高冷的,就是我将文物展示出来,辅以简单标签放置在那里,你看得懂也罢,看不懂也罢。”龚副院长说,当代博物馆的一个重要转型,就是致力于通过博物馆中的文物,讲述背后的故事,乃至通过策展串联时代的故事,将它与公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如这次“福航天下”主题展览中有关“寻味丝路——大家来策展”教育项目的尝试,让参与志愿讲解活动的师大附小的小朋友,与现场的观众一同参与到策展中来,通过不同年龄段公众的视角,来主动探寻和阐释一日三餐与古代丝绸之路的联系。
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期间,汇集了各地博物馆的展览策展笔记
“比如通过丝路贸易传入中国的番薯,它是什么样的,怎么来的,让小朋友们把它画出来,去讲述、去感受、去理解,这也是一种展览的延伸。”龚副院长解释说,这样围绕展览的科普与社会教育,就像一场当下流行的“剧本杀”,变“观展”为“参展”,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到博物馆的文物与文化是如何与当今人们的美好生活产生关联与影响的。这种“剧本杀”式的观众“参展”体验,并非闽博的首次尝试,而是在日常的展览活动中,都有与中小学校、各大高校合作,以志愿者或“小小讲解员”的形式举办。借着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福州市举办的契机,伴随“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主题展览而举办的“寻味丝路”,成为闽博展示公众教育项目成果的一个窗口。
120天策划四场展览
闽博为博物馆日竭尽全力
“在国外,一场博物馆展览的策展,全程可能需要5年。第一年选择论证题目,第二年搜集资料,第三年形成构想,第四年寻找文物,第五年进行设计。“龚副院长介绍,但是闽博这一次博物馆日的展览,从1月21日敲定,到5月18日4场展览顺利开展,只用了约120天,时间非常紧张。”接到任务就开始做大纲,改方案,整个春节全都在改方案,整整改了9稿,直到5月18日前两三天,具体的展览方案才最终敲定。“在展览大纲先敲定以后,闽博的馆员们就开始向预定的各个博物馆去借展品,同时进行4个展览的布展。
编辑:游越